雲中至境 宮廟之尊 萬民祈禱 十方同歸
雲中至境 宮廟之尊 萬民祈禱 十方同歸
雲中至境 宮廟之尊 萬民祈禱 十方同歸
雲中至境 宮廟之尊 萬民祈禱 十方同歸
雲中至境 宮廟之尊 萬民祈禱 十方同歸
雲中至境 宮廟之尊 萬民祈禱 十方同歸
觀世音菩薩消災解厄
慈悲為懷,救苦救難,萬相化現,心誠則靈
慈悲為懷,救苦救難,萬相化現,心誠則靈
慈悲為懷,救苦救難,萬相化現,心誠則靈
慈悲為懷,救苦救難,萬相化現,心誠則靈
慈悲為懷,救苦救難,萬相化現,心誠則靈
慈悲為懷,救苦救難,萬相化現,心誠則靈

受用紙種類


關於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由來
觀世音菩薩,在台灣信仰圈中深受百姓敬仰,又稱「觀音媽」,有求必應、慈悲為懷,是人們心中安定的力量。相傳觀世音菩薩原為古印度王女,因見世間苦難眾生,而發大願修成菩薩果位,誓願救世濟人,不入涅槃。她能化身無數,應眾生所需而現身扶助。台灣民間廣泛流傳她化身老嫗指引漁船避開風浪、亦曾夢入信徒家中提醒避災,因此獲得「慈悲化身」、「救苦救難」的名號。
在台灣各地,如北港、基隆及高雄等地皆有觀音信仰的廟宇,其中大甲媽祖遶境時,亦會經過觀音廟互相致敬,展現台灣多神共存的特色。傳統家庭中,每逢農曆二月十九日(聖誕)、六月十九日(成道)、九月十九日(出家)都會準備鮮花素果,為家人祈求平安順利,尤其女性與孩童最為依靠觀音菩薩的庇佑。她亦為求子與安產的守護神,是許多新嫁娘深信的神祇。
觀世音菩薩如此形象深入台灣庶民生活,不僅是一位神明,更是生活中的慈母象徵,時時刻刻看顧著苦難中的人們。